与实体店购物相比,网络购物是一种变革和创新,借助信息化和优质服务,使人们的购物行为更加方便快捷。
然而,虽然网购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和生活上的便利,也是一种让买家乐此不疲的逐利生意,但下面的现象却让买卖双方都不太开心。
微博里曾经有一个段子:“你一年上网花多少钱?”按不同额度划分,500以下的节俭持家;500~5000是普通青年型;5000~10000奢侈浪费;10000~30000是“剁手型”;3万~ 5万要“拉出去枪毙”;5万以上的人称“拍10分钟不算超型”。
这位网友感叹自己不知不觉到了“扒手党”,自嘲道:“用支付宝生活真是落魄。”“再买剁手!没人拦我!”“剁手后发现自己是千手观音!”
虽然网购成瘾的“深度患者”并不多,但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网购成瘾的现象。下班后,他们会时不时浏览购物网站,看看有没有打折信息,利用空闲时间买些近期可能用不到的东西。更有甚者,每天网购时间超过6小时,陷入“网购无底线信用卡还款”的恶性循环。
中国互联网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陈静静认为,上瘾者是否真的上瘾取决于一个人的网购动机、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。与网瘾不同,网购成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;与网游成瘾不同,娱乐需求无处不在,而网购需求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。
据专家分析,“网购成瘾”可分为轻度和重度。如果网民能自我反省,采取自我约束措施减少网购,只是轻度成瘾;如果网民抑制不住网上购物的欲望,不顾经济能力,采取借贷的形式网上购物,说明网民有严重的网瘾。
职业差评师是淘宝诞生的新职业。淘宝上有很多恶意买家做职业差评师,通过给网店差评向其要钱,甚至出现多人合作的“团伙犯罪”,对淘宝卖家造成极大伤害。
因为淘宝网上交易平台是基于信用评价体系,买家可以对商家的每一笔交易进行评价。如果商家获得好评,网店的诚信度会提高,顾客数量也会增加。而且每得到一个差评,网店会被淘宝扣1分。差评越多,网店可信度越低,有的甚至会濒临倒闭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所有的网店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信誉。
“网络碰瓷”的职业差评师看到卖家重视网店信誉的心理,通常会采取“给差评,要我换就先赔”的方式。
自2012年6月起,淘宝圈定首批恶意差评师300余人,已处罚恶意买家账号6.5万个,拦截关闭恶意订单10万余笔。
7月3日,全国首例“恶意差评师”案宣判。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杨桂林等12名“淘宝差评师”十个月至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。
河南省杨蓉市人民检察院王力在《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件的司法认定》研究中认为,敲诈勒索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、胁迫、恐吓等手段强迫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。
威胁的方法不限,可以是显性的,也可以是隐性的,语言也可以。刑事诉讼法修改后,电子数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。如果被害人保留QQ、旺旺等聊天记录和电话录音,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提交。
淘宝卖家魏金波近日在微博中发布长文,揭露了另一个隐藏在淘宝的灰色职业“保险骗子”。
骗保指的是利用淘宝“七天r
比如买家在接受“七天无理由退换货”的淘宝店购买一件商品,花0.5元购买运费险。如果退货是线性运费。但买家收到货后低价快递退货,仅产生6元运费。这一笔赚的差价是:10元-保险公司支付的0.5元保费-6元快递费=3.5元。
不要小看这3.5元,如果买家一天操作40个这样的退货单的赔偿。
保险诈骗分子往往以9.9元打击特价套餐卖家,到货后原封不动退货。卖家往往因为已经退货而无奈退款,但一笔交易会损失相应的运费,货物也可能在运输途中受损。在保险诈骗分子的保险诈骗中,受害最大的是保险公司。
据悉,华泰财险于今年7月中旬推出了新的买家行为风险评估系统,对每笔交易进行事前风险审查,防止保险欺诈。如果买家有不良记录,或者卖家投诉ID,系统会根据买家出险次数和退货率进行分析。如果是高风险客户,就不会承保。即使退货险是卖家给的,系统也会自动屏蔽,显示没有核保成功,卖家的保费也不会被扣除。